欢迎您来德清招聘网

手机APP
当前位置 首页 > 职场薪闻 > 职场指南 > 简历指导 > 多家银行密集转让信用卡不良资产,总额超200亿元
多家银行密集转让信用卡不良资产,总额超200亿元
作者: 时间:2025/6/11 阅读:6次

2025年3月至6月,华夏银行、交通银行、平安银行等多家银行通过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(银登中心)密集挂牌转让信用卡不良资产包,总规模超过200亿元。部分资产包以低至0.2折的超低价转让,引发市场广泛关注。

一、转让规模创新高 部分资产包低至0.2折

据银登中心披露,平安银行单笔转让金额最高达80亿元,浦发银行、中原银行等也陆续挂牌大额信用卡不良债权。其中,平安银行某资产包以422万元的价格转让2.07亿元债权,折扣率仅为0.2折;中原银行郑州分行则以0.5折(970万元)转让1.92亿元债权。

业内分析指出,如此低价转让反映出银行急于出清不良资产的迫切心态。

二、信用卡不良率攀升 银行加速风险出清

行业数据显示,截至2024年末,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达1239.64亿元,同比增长26.31%,部分银行信用卡不良率已突破2.34%。由于信用卡不良资产具有“小额分散、催收成本高”的特点,银行自行清收效率较低,批量转让成为快速释放资本压力的主要手段。

此外,监管政策放宽也推动了转让进程,2025年不良贷款转让试点范围扩大至城商行、农商行,进一步加速了银行不良资产“出表”需求。

三、地方AMC成主要接盘方 催收压力转移至债务人

市场接盘方以地方资产管理公司(AMC)为主,这些机构凭借区域司法资源和灵活催收手段,成为不良资产处置的主力。然而,部分AMC反馈,信用卡不良资产回收周期普遍较长,通常需要6至7年才能实现资金回笼。

与此同时,债权转让后,逾期持卡人将面临AMC更为严厉的催收措施,部分案例显示,债务人在司法诉讼压力下被迫卖房偿债,信用修复难度进一步加大。

四、行业调整加速 中小银行转向消费贷业务

面对信用卡业务风险上升,部分银行开始调整战略。多家城商行压缩信用卡发卡规模,转向运营成本更低、息差更高的个人消费贷业务。

同时,银行风控策略趋于精细化,包括优化客群结构、削减联名卡权益,并关闭多地信用卡分中心以降低成本。业内预计,未来信用卡市场将从规模扩张转向存量优化,风控能力较弱的银行可能进一步收缩相关业务。

五、专家:警惕超前消费风险 特殊资产市场或迎新机遇

行业分析人士指出,银行密集转让信用卡不良资产,既是应对不良率压力的必要举措,也反映出经济周期变化对消费信贷市场的影响。

对持卡人而言,需谨慎管理负债,避免因逾期陷入更严峻的债务困境;对市场而言,特殊资产处置领域或迎来新的投资机会,但需关注合规催收与债务人权益保护之间的平衡。

转自:湖州招聘网

来源:南方财富在线
热门推荐